close


台上,二個演員各自讀著信,沒有對手戲。簡單的表演,複雜的表情。
曾經輝煌於二十世紀的書信往返,用一齣戲,懷念那些記憶......


李政國與陳淑芬在人生四十多年的時光裡互相通信
他們相互影響相互牽盼,共同經歷人生的每個階段
那是個書信往返的輝煌年代
他們的信件如果沒有出現在收信快樂這齣戲裡
那麼,這個世界將永遠地殘酷地遺忘曾經活生生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人......


外表坊時驗團:
http://www.wretch.cc/blog/offpw/


工作人員:
藝術顧問:賴聲川
團長/製作人:李建常
創意總監:陳柏維
技術總監:黃日俊
執行製作:吳可美、陳可樂
企劃統籌:林法德


文字/導演:單承矩
演員:萬芳、單承矩
舞台監督:陳智康
舞台設計:黎仕祺
音樂設計:陳建騏
燈光設計:李建常
服裝設計:陳柏維
平面攝影:Franco Wang
平面設計:陳文德


演出時間:2008/05/08~2008/05/18 晚上八點
演出地點: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中5館
下文引自:
http://blog.sina.com.tw/fjupk2/article.phppbgid=6654&entryid=578789


收信‧快樂《收信快樂》

Su:

收信快樂

好久不見,妳好嗎?

2008.5.15


  2008年5月15日(四),我到華山藝文特區看第三版的《收信快樂》,坐在其中一面的最高處。新的舞台帶來不同的感受,在實驗劇場的第一、第二版都是兩張椅子,觀眾只能看到一個面向,舞台小,觀眾的焦點能直接被演員吸住。第二版則是加強燈光設計傳達更多的意念,這次換成可以任由萬芳用粉筆揮灑的大舞台,舞台中央的長條紅板凳,可以轉成蹺蹺板,視覺上有類似時針的功能,也暗寓兩人的性情、位置如同光譜兩端,真是很棒的設計。環顧四周,斑駁的工廠廠房,就呈現出特別的氛圍,讓最後一幕的告別更加動人,這是舞台的加分效果。

  不過,每種舞台都有其限制,我因為坐在最高的那一排,雖然可以看到舞台全景,但對演員細部的表情就不大容易看到,距離一被拉開,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三面的觀眾分散。演到中段我才比較能進入。二個小時的演出,排得有點緊,也許劇本歷經三次呈現,越來越多的東西要放入,加上走位所需的時間,相對的,唸信的間隔就縮短,我覺得,第一、第二版留的唸信間隔時間比較合宜。

  第一版夏靖庭的李政國演來入木三分,從拘謹到掙扎、悔恨,那份滄桑,很夠味。第二版,劉亮佐的李政國跟呂羿慧的陳淑芬則帶點憨憨的感覺。萬芳的第三版陳淑芬,讓我發現舞台放大,她的能量能更加釋放,在廠房中回音效果極大,走位、畫畫、奔跑、時躺時臥,這個舞台非常適合陳淑芬。導演單承矩在第三版親自下場演出李政國,規行矩步的前半生,演來溫和,「拘謹」稍嫌不夠。那份拘謹是來自於很深沉的壓抑,來自於打小順從父親意見、順從他人期望而活,深怕違逆長輩的意見,甘心從眾,而且以為那是唯一、正確的道路,深受制約的活著。(也有可能是我的位置太高,距離一遠,所以無從看到承矩細緻的表演)但承矩最後試圖要衝破枷鎖,追求所愛時的怒吼,在三個版本的李政國裡面是能量最大的。

  演完之後,等觀眾都散場,我去跟好久不見的承矩打招呼,承矩笑著說我是全程參與,三個版本都看過了。

  回來之後,一直想寫點什麼,但總寫不好,只能說,年紀不同,心境變了,看戲的感受也不一樣。從
yihwa的文章知道《收信快樂》改編自A. R. Gurney的《Love Letters》。我想,形式真的很重要,雖然是不同文化的內容,卻同樣能道出用筆寫信的那一代人心中許多感觸。我們未必有同樣的遭遇,但可能有類似的經驗,才能在《收信快樂》中得到共鳴。在看戲的過程中,我們會慢慢咀嚼、回想我們自己那一版的《收信快樂》。

  那晚離開華山的時候,我在想:往後若是再演《收信快樂》會有類似的迴響跟感動嗎?現在會動筆寫信的人不多了,E-mail、Msn、視訊,網路取消了距離,卻遺失了更多東西。紙張上的親筆字跡,帶著情感的溫度,是任何特殊字體效果都無法模仿的。寫信、寄信、收信循環的過程中,等待是很重要的一環,等待的時間讓人期待、焦慮,因為等待所以才會讓人格外珍惜收到信的喜悅吧。

  每次看這齣戲,總讓我想起高中時代的知己Su,她現在應該很幸福吧。

  收到信,始終是件快樂的事。
  收信快樂


外表坊時驗團:
收信快樂


2001年,親愛的劇團於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收信快樂》,夏靖庭飾李政國,萬芳飾陳淑芬,導演單承矩。

2002年,親愛的劇團在兩廳院十五週年慶的系列活動「寶島地震帶實驗劇展」中再度演出《收信快樂》,劉亮佐飾李政國,呂羿慧飾陳淑芬,導演單承矩。

2008年,外表坊時驗團演出《收信快樂》,單承矩飾李政國,萬芳飾陳淑芬。

發表於 2008/05/17 11:48 AM


我的‧收信快樂:

看到開頭,嚇了好大一跳
想說,這年頭的網頁真厲害,連我是誰都知道
原來,只是與版主的好友同姓阿...哈哈!!
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去看
要不要去碰碰運氣
看了這篇文章,看到有人為此辭了工作等待半年
看到有人為此組織了義工團體,想必也進而影響了許多人...
忽然覺得,那去看看吧~
即使白跑一趟,沒買到票,也不冤枉...
於是,興沖沖的在看完文章的隔天,也就是表演的最後一天
跑到了華山藝文中心
唉...票賣光了...要排隊等站票...
我想,好吧,無緣看這部戲了
都走出華山,正在忠孝東路上等著過馬路了
竟然有人問我:你是不是想要去看收信快樂?
我遲疑了一下,點頭
他說他有多的一張票,朋友有事,給我好嘛?
我於是往回走,正要拿錢出來,善心人士竟然說不用耶...
他說,這麼好的戲,浪費了一張票多可惜
他第一天就來看過了,但是真的很喜歡,所以又來了...
所以,運氣真好
遇到多了一張票,想要分享這齣戲的人...
是一部
不時讓人爆出笑聲的有趣的戲
在來來往往的"書信"中,讀到了感情
但也不時讓人在心中OS...回應李政國的疑問
李政國不解,淑芬一直比他勇敢比他更勇於追求真正的自己,為什麼,當他決定拋下一切,不再做別人希望的樣子的時候,她卻阻止他
我很想說:真的!淑芬比你勇敢!一直都是!她知道什麼時候該放下!她知道,做自己不等於任性!(噗哧!說到任性!對於淑芬逼政國先承認自己大男人主義那段真的是...好任性...)
讀信...
讀到我也差不多要落淚了
不是為了不能在一起的相愛的兩人遺憾
而是為了淑芬的堅強勇敢
我希望,自己也能一樣
該放下的時候,就要放下
如同淑芬說的,
假得久了,以為就是真的;但假的,就是假的!
最後的最後
很有意思
男女主角拾起舞台上散落一地的粉筆
一支ㄧ支傳出去
觀眾,也一個一個跑上台
我也,拿了一支粉筆
塗鴉留念:))
這是一群人在台上塗鴉的照片~嘿嘿~我也低著頭胡亂塗鴉中~~



圖片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offpw/5874070



我始終不願也不甘臣服於轉瞬出現在對方螢幕上的電子郵件;自然更視ICQ為畏途。拜傳統郵政猶運作不綴之賜,我至今仍與老友,至親維持著手寫,投遞信函的老把戲,全然是因為我由衷相信;致力消弭空間,時間的距離純屬不智亦無益。就在那些自以為省下來的時,空縫隙裡,美好的事務大量流失。我指的不僅僅是親筆書寫時遺下的手澤無法取代;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變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翹首引頸,兩兩相望,某些情意也將因而迅速貶值而不被查覺。我喜歡因不能立即傳達而必須沉靜耐心,句句尋思,字字落筆的過程;亦珍惜讀著對方的前一封信,想著幾日後對方讀信時的景狀和情緒。
by 陳建銘


這是Helene Hanff所著的84, Charing Cross Road中文翻譯本推薦序中的一段文字...
看完書以後...雖然還是一天到晚上MSN, 一天到晚用EMAIL寄信...


但是,曾經,有過
很難得的那一段通信時光
有時候, 夜深人靜, 就著小檯燈寫下那日的點滴, 雖然常常是流水帳一樣的碎碎念, 但想到有人可以分享生活, 就寫得開心..(噗!小檯燈純粹是故作姿態!明明應該開日光燈對眼睛比較好!)
有時候, 天晴風涼, 興沖沖的抓了信紙和筆下樓, 在人來人往的街上, 找個角落亂寫一通..
然後, 然後我會在清晨, 貼上郵票, 輕快的散步去
去把我的天馬行空的, 興高采烈的, 胡說八道的, 深深思念的
投到郵筒
希望..我的寫信快樂, 能快快傳遞給他, 希望, 他收信快樂..
其實當下真有什麼很想分享給他的, MSN或Email不啻是更便利的方法..但我總是很自以為浪漫的..覺得這樣經過醞釀的, 透過紙筆的, 由我投到郵筒送到他的信箱, 比起數位訊號, 更為真實, 更能深切的表達, 我想要跟他說的, 那些有的沒有的..
我很少寫信了..因為..
不知道收信的人, 是否珍惜
不知道收信的人, 是否寧可利用MSN, 重點式的寥寥數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hy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